對于鄭州,你第一個想到的雕塑,會是什么?
黃河游覽區哺育、炎黃二帝,商鼎?
作為文化的構成部分,城市藝術代表了這個城市文化水準和精神風貌。
城市中的雕塑,以永久的形象,讓人沉浸在濃重的文化氛圍之中,感受城市藝術氣息和城市的脈搏。
雕塑是一個城市文化符號,成為一代又一代人腦海中永存的印記。
哺育(黃河母親塑像)
位于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,于1979年建成,矗立在黃河岸邊近30年,見證了鄭州近30年的快速發展史。
哺育是一個漢白玉雕塑的母親哺乳像,母親懷抱孩子,做哺乳狀,坐在白玉石之上,眼神低垂,愛憐有加,神態和藹慈祥,氣質高貴素雅,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愛護與垂憐之意。
它象征著黃河在中華人民心目中的母親河形象,飲水思源,沒有黃河的哺育也就沒有今天的中國,這尊雕像線條簡單柔和,與母親溫暖的形象十分契合。
炎黃二帝雕塑
位于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,炎黃二帝巨塑背依邙山,面向黃河,能夠集中展現炎黃二帝與山河同在、與日月齊輝的恢弘氣勢,達到“黃土、黃河、黃帝”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,突出體現“依山造像,天人合一”的哲學理念。
雕塑中高者為炎帝,矮者為黃帝,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,歷時二十年于2007年建成,是目前國內最雄偉的雕塑之一。
戰馬嘶鳴 雕塑
位于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,漢霸二王城的標志—戰馬嘶鳴像,位于霸王城村臨近黃河的最高位置,在這里可以俯瞰黃河、鴻溝,遙想當年,戰馬鑼鼓的聲音,再加上風蕭蕭的聲音不絕于耳。
霸王力盡,烏江自刎時,烏騅馬哀哀長鳴,亦投江而死。千古忠烈馬若人,當享此鑄而無愧。
屹立于點軍臺上的"戰馬嘶鳴"鑄鐵塑像無疑啟示著人們重溫歷史篇章,吸取歷史的營養。
大禹雕塑
位于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,在駱駝嶺東端駱駝峰頂,修建于1984年,像高10米,重150噸,采用鋼筋混泥土建造,坐西朝東。
大禹塑像頭戴斗笠,身穿短衣,右手執長柄鍤,左手指向前方,形象樸實、莊重。像座由粗麻石砌成,上鐫刻有"美哉禹功,神德遠亦"八個大字,大禹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。
大禹塑像,像高10米,重達150噸。塑像輪廓清晰,面部表情生動,栩栩如生,生動地再現了大禹治水時的英姿。
商鼎雕塑
位于商城路人民路,是鄭州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標志之一,建造于1982年,商鼎看上去厚重沉穩。
這座獸型乳釘紋青銅方鼎,上面鐫刻著鄭州5000年的文明,它的發現,把鄭州的城市史往前推了3600年,進一步奠定了鄭州列為中國“八大古都”之一的地位,是鄭州人的驕傲,也是鄭州發展成長的底氣與自信。
玄鳥 雕塑
位于商城路管城街,《詩經》有云:“天命玄鳥,降而生商。”《玄鳥》雕塑充滿了商文化元素,渾厚端莊,有著這座城市獨特的美感。
少林小子雕塑
位于嵩山路淮河路嵩淮游園,是中原文化的鮮明特色,雕塑高5.5米,材質為鑄銅所做。
雕塑用錯落有致的構圖,螺旋上升的動態造型,刻畫了三個生龍活虎的武林少年習武的颯爽英姿,體現的是中原文化中的禪武精神。
梅花樁 雕塑
位于西四環鄭少高速路口,取材于少林武術,展現中原文化尚武重德、積極進取的一面。
1904公園鐵路文化系列—火車頭
位于東風渠濱河公園,鄭州因火車而騰飛,因火車而受益無窮,被譽為“中國鐵路心臟”,“火車拉來的城市”。
而這座火車頭雕塑正是紀念鄭州的歷史,追溯鄭州的回憶。不銹鋼材質的龐大蒸汽機車在陽光的照射中閃耀著曾經的輝煌,在草木的圍繞中訴說著工業時代的故事,告訴每一個到此而來的人,這些年鄭州的飛躍。
1904公園鐵路文化系列-情侶
位于東風渠濱河公園,這座雕像距離火車頭距離很近,但絲毫沒有被掩蓋屬于它的光彩,如果你第一次來到濱河公園,一定要去看看這對在鐵軌上調皮漫步的情侶。
走近他們時,別錯過了腳下石板上的字跡,那是由十多塊鐫刻著愛情箴言的石板,組成的愛情占卜走廊。從“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”這樣的古詩詞,到莎士比亞的愛情詩。越過這些先賢,偉人給予的祝福,走到盡頭,觸摸雕塑,預示著未來的人生路上你們能夠白頭偕老。
在1904的歷史中,這座情侶雕像為之增添了一份愛情,一份浪漫,一份美好。
北伐陣亡將士紀念碑
位于碧沙崗公園,此紀念碑是馮玉祥為紀念在大小數百場戰役中的陣亡將士修建的,落成于1928年秋,1956年,改建為碧沙崗公園。
墓地南北長約600米,東西寬約410米,面積為24.6萬平方米,四周青磚高墻壘筑。紀念碑記錄了紀錄了近代中國革命歷程,向我們講述著這片熱土上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。
穿越時空 雕塑
位于中州大道黃河路,將古代的奔馬與現代女性巧妙結合,構成穿越時空、馳騁同行的藝術造型,馬的鬃毛,人的頭發、衣飾在風中飛舞,象征古老的中原在現代重獲活力,飛速崛起,奔向未來。
和諧之林 雕塑
位于中州大道金水路,雕塑采用古代建筑“闕”的形態為基本造型元素,以傳統建筑中的“斗拱”造型進行藝術處理,構建出森林的抽象造型,寓意鄭州市像郁郁蔥蔥的森林一樣,繁榮昌盛。
如意雕塑
位于鄭東新區CBD鄭州之林,營造了山、水及倒影在風的拂動下共同形成的富有動感和韻律的和諧,以此展現了鄭州這片土地上特有的人文氣質和浪漫主義色彩。
禮儀之門 雕塑
位于鄭州機場迎賓大道,以傳統禮儀風范的“抱拳禮”為設計原型,雙手相拱,高30米,被稱為是鄭州最大的金屬雕塑。
代表了中原人民,中國文化中不可割舍的處事傳統。中國素來是禮儀之邦,寓意中原人民熱情好客,佇立高速路口也象征著鄭州“以禮待人”的優良品性。
合作共贏 雕塑
位于化工路瑞達路,兩只巨手緊握,健碩而有力,象征著合作與共贏,體現競爭之新的內涵。高新區是一個舞臺,展示著各路精英競爭、合作、共贏的精彩演繹,這是力與美的展現,也是科技與經濟發展的贊歌。
青春 雕塑
位于金水路沙口路,建于1982年,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,好似雕像中女孩飛揚的裙角。襯衫長褲,高舉雙手,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奉獻著,努力著,撐起這個城市的建設,這是無數60,70人的青春歲月。
體現青年一代進入改革開放時期,百廢待興、追求知識、向往科學、奮發向上、勇于攀登的精神面貌。
成功之路 雕塑
位于高新區瑞達路科學大道,底座刻有愛因斯坦的名言:A=X+Y+Z。A代表成功,X代表艱苦的工作,Y代表正確的方法,Z代表少說廢話。它向世人昭示一種敢于挑戰的創新精神、一往無前的探索精神、愈挫愈勇的拼搏精神、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、不尚空談的實干精神。
鄭州宣言雕塑
鄭東新區商務內環路,長卷造型的墻體,從銘刻宣言內容的位置開始,以螺旋下落的趨勢呈現出開放式橢圓,外側銘刻《鄭州宣言》全文。圍繞著雕塑讀完宣言內容時,人也已經進入了雕塑的內部,可以看到眾多支持者的簽字。
2008年4月10日,在鄭州舉行的世界旅游城市市長論壇上,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名旅游城市市長簽署發表了《鄭州宣言》?!多嵵菪浴分荚谠谌蚍秶鷥韧苿勇糜闻c城市的可持續發展,為全人類的共同福祉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巡道工雕塑
位于東風渠濱河公園,1904年的鄭州還是鄭縣,一臺蒸汽機車駛到這里,車輪滾滾,笛聲轟鳴,自此也改寫了鄭州人的生活。祖祖輩輩都依靠腳力,騎牲口,牛拉馬拽的鄭州人,終于可以安安穩穩的坐在車廂中聊天吃喝,舒舒服服地走南闖北。
站牌前,鐵道工舉著手中的煤油燈目視前方,在他的正對方向是轟鳴駛來的列車,也是切開歷史,真正邁步的嶄新時代。
御風行 雕塑
位于金水路通泰路,御風行這座雕塑是先秦道家著名人物列子,主張循名責實,無為而治學說。列子原名列御寇,才穎逸而性沖澹,曲彌高而思寂寞,浩浩乎如馮虛御風;飄飄乎如遺世獨立。
而這座御風行雕塑三重層疊之下,列子像冉冉而起,雙臂猶如大鵬展翅,完美詮釋了列子的風采神韻。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精神中對心靈與思想自由的渴望與放飛,傳達追求精神自由的本質特征。
看雕塑,似長廊,城市文化永流芳。
雕塑,被稱為城市“守望者”,它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變遷。
鄭州,是一座古老又充滿青春氣息的城市,街頭雕塑植根于城市文化,用雕塑重現城市之光。
轉載自 遇見鄭州搜狐號